题干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课文《河中石兽》)
[乙] 《说苑》: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释)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②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③问:问候,慰问。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2)转转不 已:
(3)常枞张口老子曰  示: (4)天下事尽矣  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小题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4 02:17: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