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 cm
| 2 cm
| 3 cm
| 4 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该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⑩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③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组成通式可表示为

。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四:碱式氯化镁。
(实验验证2)将该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C
| 加入过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全部消失
| 猜想_____不成立;猜想四成立,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
|
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过量 溶液 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
| 生成1.160g白色沉淀,生成1.435g白色沉淀
|
(反思拓展)①上述实验中证明

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____。
②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应该_____。
③上述碱式氯化镁的组成通式中x、y、z的定量关系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