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幅,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晴,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梁: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优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之 乐:以……为乐
B. 往来乎    翕乎:轻快敏捷的样子
C. 人目睛    烁:照耀
D. 投饼于左  或:有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卷石底以出,坻    引入殿前
B. 其境过清  界石梁
C. 乃记而去  子不知鱼之乐
D. 长尺许者  真不知马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写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但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B. 甲文最后一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出作者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C. 乙文“写影潭底,清慧可怜”写出了鱼儿的灵动可爱,也体现出了作者赏鱼的怡然自得。同时,侧面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与甲文描绘的游鱼、潭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D. 乙文经行柳路到达碧云寺后的山泉,由老树、石渠寻得碧云寺殿前的水池,写了池中的景物——鱼,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
【小题5】甲文和乙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乙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19 10: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