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非凡皆自“愚处”起》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①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人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就会是一无所成。由此可见,非凡皆自“愚处”起。

③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笨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当然,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我们必须懂得,仍要坚持拼搏奋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获取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完成捷径,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拼搏奋斗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超越。在拼搏奋斗的道路上,硬要把“伪聪明”当成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 “愚劲”,那么几分“拙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凡皆自“愚处”起
B. 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
C. 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
D. 我们确实需要创新
【小题2】下而对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要立志这一观点,更加具体地阐述了清人曾国藩的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笨拙”的原因。
B. 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用“巧力”取得成功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完成捷径,靠的是一步登天的观点。
C. 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D. 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用“巧力” 取得成功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虚心待事的观点。
【小题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
B. 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就一定能成功。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就不会是一无所成。
C. 第⑤段不能删去。本段论述了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而是仍要坚持拼搏奋斗的观点,这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D. 在拼搏奋斗的道路上,硬要把“伪聪明”当成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22 08: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