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