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它和神话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
       起来的。有文字记录的寓言出现在春秋末年,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战国时代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    创作数量大,    艺术性、思想性都非常高。在《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著作中,就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揠苗助长”等。可以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寓言对人类有启蒙作用。

A:发展制造因为所以

B:创造发展不仅而且

C:发展制造因为所以

D:发展创造不仅而且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1-18 09: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荀子有著作传世。他重视儒家经典,在《荀子·劝学》中主张“始乎诵经,终于读礼”;又在《成相篇》中写道:“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有设民方知。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他吸取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而否定其中消极无为成分,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志,夫是之谓能参。”“制天命而用之”。清初精研诸子的傅山指出,荀子的思想实际“近于法家,近于刑名家”,而且在一些观点上“又有近于墨家者言”。荀子力图以他在学术思想领域“齐言行”的努力与当权者“一天下”的政治活动相配合,为“一天下”服务。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