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列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有

A:油酸和硬脂酸

B:乙酸和硬脂酸

C:乙酸和丁酸

D:油酸和丙烯酸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9-30 09:52: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今年冬天不寒冷

蒋育亮

    A今年冬天,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村上人说,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下这样的雪了。

    寂静中,有咯吱咯吱地踏雪声响起。沉闷,滞重,却有力,还能让人听出些许欢悦。

    “五爷,溜达啊!”传来招呼声。

    “这雪,罕见呢!瑞雪兆丰年哦!”五爷应答的声音,在雪地上蹦跶蹦跶地跳跃。

    “五爷,不觉冷啊?”招呼声中溢出关切。

    五爷搓搓冻红的双手,笑笑,一脸的暖和神态。

    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

    十年前,张二婶家意外失火,一座木头房屋被烧了个精光。张二婶哭得死去活来,拉上儿子就要离村外出流浪。孤儿寡母的,想再建房子,那简直是登天摘月。

    五爷站了出来。先是腾出自家半边房子,将孤儿寡母安顿好。之后,钻进自家林地,砍来木头,为张二婶重建房屋。一村人,硬是让五爷活活感动。出资的出资,献力的献力,不足两月,一座新屋就拔地而起。感动得张二婶拽着儿子,趴在地上硬生生地给五爷磕了三个响头。

    还有五年前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事。明明是村长家占进了好几米,镇上来调解时,村上却无人出来作证。镇上来的人说,村长占理,那几米地,归村长。病魔缠身躺倒在床的五爷,一骨碌爬了起来,找到镇上来的人辩理,还拿出了当年分地时的证据,弄得镇上来的人无话可说,那几米地,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坨子手里。村长后来与五爷一见面,两只牛眼就鼓鼓地喷火,足足烧了五爷好几个月。

    这样的事例,五爷还有很多……

    村上人依稀记得,五爷被查出患绝症的那一年,是在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前一年。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从医院回到家,牙齿冷得碰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家人在五爷的屋子,烧上两盆旺旺的炭火,五爷仍觉寒冷,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厚重的被子。

    从此,村上人都知道,五爷怕冷。

    怕冷的五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五爷,却不孤独。村上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轮番着去陪他聊天。

    村里村外,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唯一不聊的是村长。

    五爷几次问起,村民都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但五爷还是断断续续听到,村长如何霸道,上面有人如何罩着他……

    几天前,旮旯屯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直接去了村长家。不久,村长便被他们簇拥着离开了旮旯屯。接着,便有消息传出,村长被县上的纪委带走了。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镇上的一名副镇长。

    听说,他们串通一气,还搞了村里很多钱。其实这些,五爷和村上人先前也听说过。就是只动雷不下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B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咯吱咯吱地踏雪声,不时在村中每个角落响起。

    “五爷,不冷啊?”常有问候声飘来。

    五爷笑笑,不语。望望满天飘洒的雪花,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

    村人纳闷,这五爷,啥时又不怕冷了?

    几天后,伴随着满天飘洒的雪花,五爷气若游丝地说:“今年冬天不冷呢!”说毕,头一偏,去了!

    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选自《红豆》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