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年末,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未成年人的母亲,她的孩子在校园里长期遭到两名同班同学的欺凌。由于胆小,孩子既不敢反抗欺凌者,也不敢向老师、父母反映,一直默默承受,导致受到的伤害不断加深,最终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

材料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良行为违反了社会规范但尚不够刑事处罚。但不良行为若得不到控制,就很可能从违纪走向违法。如强拿硬要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严重不良行为,因为钱物不多,往往批评、训斥几句,把钱物退还了事。由于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实施这种行为的少年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胆子大了,索要的钱财多了,也就一脚踏入了犯罪的泥潭。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13 01:0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小贩(节选)
                                                                                                                                  孙 犁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