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OAB=30°.(1)求∠APB的度数;(2)当OA=3时,求AP的长.
解:(1)∵在△ABO中,OA=OB,∠OAB=30°,∴∠AOB=180°-2×30°=120°,∵PA、PB是⊙O的切线,∴OA⊥PA,OB⊥PB,即∠OAP=∠OBP=90°,∴在四边形OAPB中,∠APB=360°-120°-90°-90°=60°.(2)如图,连接OP;∵PA、PB是⊙O的
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钟罩内如图,甲、乙两盆分别罩绿色、红色透明膜,预计长势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你知道哪一种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吗( )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