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徽州古村聚落形成最初是南宋以前的中原世族南迁、聚族而居形成。后随人口增长,至明中叶时期耕读文化盛行,至清中叶科举入仕和徽商兴起,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勃兴鼎盛,古村落遍及乡野。这一过程经历了内部裂变、迁移、择地而居等一系列过程。读下图回答

一般而言,乡村聚落的环境容量是与当时的农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古徽州人均耕地南宋时人均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2.2亩,清康熙1.5亩,而同期的古村落发展却从稳定发展走向了鼎盛发展,其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丘陵山地的改造,土地生产力大增

B:文化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增,对丘陵山地立体开发利用

C:前期的发展依赖本地土地资源,后期的发展是依赖其他资源

D:徽州地区资源丰富,耕地多水面多,环境容量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1-12 05:4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1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 .该实验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重复实验,原因是____ .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 (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用血球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