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风之积也不厚,____ 。(庄子《逍遥游》)

②定乎内外之分,____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③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诗》三百篇,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李密《陈情表》)

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⑦青山隔送行,____ ,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9-18 09:0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u5219\u5176\u8d1f\u5927\u7ffc\u4e5f\u65e0\u529b,\u8fa9\u4e4e\u8363\u8fb1\u4e4b\u5883,\u552f\u501c\u50a5\u975e\u5e38\u4e4b\u4eba\u79f0\u7109,\u5927\u62b5\u5723\u8d24\u53d1\u6124\u4e4b\u6240\u4e3a\u4f5c\u4e5f,\u5185\u65e0\u5e94\u95e8\u4e94\u5c3a\

同类题1

阅读理解

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在凉山州越西县的大营盘村,当地人都认识张平宜这位台湾来的“张阿姨”,她每年都会来:把辍学的孩子“抢”回学校、为征地与政府官员吵架……衣食无忧的张平宜,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我是一个金牛座的女人,热情固执,会为正义两肋插刀,为理想勇往直前。”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1999年进驻大凉山采访麻风村现状,目睹被遗弃的病人与无知的眼神,她(决心  决定)亲手改变这个群体后代的命运。

    在麻风村小学教了12年书的民办老师王文福打算转行了,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张平宜出面挽留,“你千万别走,我来想办法。”为了筹款,她写文章、做演讲,甚至在圣诞夜的街头卖蜡烛。2002年,(破落  破旧)的麻风村小学盖起了6间砖木结构的教室与2间学生生活用房,这是张平宜用30万元善款换来的。

    腼腆的孩子露出了笑容,她继而又萌生了更大胆的想法。2003年,张平宜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创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打造大营盘村的希望工程。十余载的奔波与(操劳  忙碌),张平宜在大凉山当地建立了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营盘也于2005年成为正式的行政村。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  冲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