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做一件好事时,其内心是非常愉悦且颇感幸福的,是所谓“善由心生,乐偕至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4-22 03:4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参考例文】

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有人说,快乐就是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在大街上奔驰;有人说,快乐就是享受荣华富贵;有人说,快乐就是吃遍天下美食;还有人说……而我却说,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付出,也是一种快乐。我在以前奶奶生病需要吃中药,有一天家中没人,而奶奶则躺在床上。我心里想,要不我帮奶奶煮中药吧。我费力的把灶头给点燃,然后在锅里放上一些水,放个木格子,把中药的碗放上去,再把锅盖盖上。我便去火炉那边去看火了,过了半个小时,我发现火快灭掉了

同类题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达·芬奇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知觉”,热烈歌颂眼睛和视觉,倡导以视觉为基础的绘画最适于描绘物体的形态美和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以视觉为基础的绘画是人类认识自然和传播真与美的最有力的手段。在分析绘画和现实的关系时,他指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的模仿者,如果画家取法自然,绘画昌盛,不取法自然,绘画就衰微。”他还用很别致的方法阐明绘画怎样反映自然,“画家的心应当像镜子一样,将自身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数摄进摆在面前的一切物体的形象。应当晓得,假如你们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但他又指出,“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像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东西,而对它们一无所知”。在论述绘画来自经验时说“神的本质、灵魂等问题完全和感觉背道而驰。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

    达·芬奇还将绘画和诗、音乐、雕塑等艺术加以评比,改变了绘画不被认为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偏见;他还深入研究阐述了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体的动态和表情以及自然现象等知识与绘画的关系,将构图法、明暗法、透视法和心理等学科运用到绘画中去,对绘画领域起到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达·芬奇著、戴勉励译《绘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