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函数f(x)= ln
1
(
x
+
1
)
+ 4x2 的定义域为(   )

A:﹣2,0)∪(0,2

B:(﹣1,0)∪(0,2

C:﹣2,2

D:(﹣1,2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19 01:58: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个谷底不可逾越

      ①有一阵子我工作和生活都不顺利,心情跌到了低谷。朋友见我如此,就不断耐心地开导我。在一次闲谈中,他向我谈起了一位人物。1982年,高考失利;1983年,第二次高考失利;1984年,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1995年,辞职;1997年,第一次创业失败;1999年1月,第二次创业失败。为了躲债,一冬天没出过门,靠500斤白菜过活。1999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横空出世。他问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②没错,这个人就是马云。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能在逆境中蛰伏、修行、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③谁都向往“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不是谁都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顺境和逆境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庸人在顺境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强者在逆境中振作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④也许,我们这次遇到的逆境,就是成功之前的最后一次挫折,就是人生抛物线上的最后一次低谷;也许前途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生活也并不是感觉中的那么枯燥乏味,挫折也并不是自己理解中的那么面目可憎。逆境转个弯儿,也许就是顺境。真正的强者,从不会在逆境中自怨自艾。他们即使在泥泞中也始终握紧了命运的方向盘,时刻准备着,为风雨未卜的前路蓄力导航。因而,当他们在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时,他们的内心也就格外从容。

      ⑤“成王败寇”的观念让我们深信:历史就是胜利者的宣言书,是失败者的审判词。然而,却有些失败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敬仰怀念。“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垓下被围的江东子弟项羽,败走麦城的关羽,为唤醒民族的觉醒而舍身求法的谭嗣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谱写了他们生命的千古绝唱。

      ⑥失败不可怕,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事的那份执著与坚持;失败不可悲,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人的磊落坦荡;失败不可怜,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生命中那股气节与高贵。失败者难道就不是英雄了吗?至少你努力过。

      ⑦邓小平说过:“凡是有点儿干劲儿的,有点儿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儿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海伦·凯勒也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有了信心和希望,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最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