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丰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这个地区人民的道德品性。他们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
珍惜生命,友爱乡里,秉承忠君爱国的传统,讲究义气。        ,中华民族的儒家文
化思想中的“孝、爱、忠、义”已经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中了。
②经过艰苦的高强度新兵训练,这些被冠上“骄娇”标签的90后新兵们,不仅炼就了
一副钢筋铁骨,而且磨砺了意志,可谓       。90后新兵为我们展现了新一代子弟
兵优良的风貌。

A:①句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B:①句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②句填“精雕细刻”

C:①句填“追本溯源”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D:①句填“追本溯源”②句填“精雕细刻”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0 08:1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二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