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1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其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降到“八周岁”。作出这一调整主要是考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适当降低年龄有利于其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更好地尊重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民法总则的这一调整表明(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改变规则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废除原先的规则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的规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2-24 08:4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四面对侵略,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