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三个法律性文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 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4-08 12:5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1)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专制统治);美国:英国的殖民统治;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民主和自由。
(3)英国工业革命;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种下一个心境

鲁 珉

    ①喜欢种菜源于在乡下工作的那几年。

    ②那时,工作之余没有别的活动,没有电视、手机、网络、麻将,就连打扑克的人都不多。

    ③于是,我与邻近的村民商量,能否给一块空地,我也要学种田,种菜。乡亲都很热情。但也笑着说,哪有干部种菜的。边角的荒田多的是,你自己想在哪种都行。

    ④那个时候,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花在菜园里。不说满地的蔬菜,也不说屡次薅掉的杂草,还有被我翻晒过无数遍的泥土,就连河里吹过菜地的风,都认得我了。

    ⑤我的节假日,只要不返城,都被菜地占用了。挖地、播种、浇水、薅草。还在河田边靠山的一边,搭了个小草棚。累了,就在里面躺下,看书,喝茶,看地里的菜,听河水哗哗地流淌。在那个草棚里,我第一次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⑥就是那段时间,我交了很多农友。知道了各种菜是在什么时候播种,怎样养护,我也因此吃了太多的新鲜蔬菜。就连我身上,也附着蔬菜的气息。

    ⑦初夏时节,茄子像一只只挂钟,黄瓜的花朵像喇叭,豌豆苗婀娜多姿,豇豆像一排风铃。最喜欢的,还是青菜。青菜可以炒着吃,下到火锅里吃,更重要的是可以做成腌菜,等来年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特别是做扣肉蒸肉时,垫在下面,那味儿,简直绝了。

    ⑧后来回到城里,远离了那块曾经种下我很多情感的菜地,感觉浑身不适。于是,在小区靠围墙一个不起眼的小空地里,偷偷地种上几行白菜。

    ⑨没想到,物业不分青红皂白给除掉了。于是,我有意无意与那几个物管套近乎,目的是不要毁掉我的菜园子。

    ⑩那几个物管真被我感动了。反正种几行菜,比长杂草好。长了杂草还得请保洁的人来扯,还得付工钱。

    ⑪眼下已入大雪,温度时常只有几度。但是菠菜和芫菜却长得很好,颇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趣。围墙上挂着一只老葫芦,那是春天下的种子,夏天结了嫩葫芦,我特地留下一只,经过秋,经过冬,葫芦转化成了木质。暗暗的黄色,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瓷质的光。我用指头敲敲,“当当、当当”的脆响。

    ⑫离我的菜地不远,是一排木质座椅。周末若有空,我一般都在那晒太阳。静静地望着我的小菜地,感觉自己跟老葫芦似的安详。林语堂曾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⑬《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电视剧,大街小巷都在看。我却翻出原著,一字一行地再读了。“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这是书中的一句话。

    ⑭不论是种菜还是读书,我都不求速度,随性而为。钱是挣不完的,草是薅不完的,书是读不完的,无须匆匆忙忙。有时种菜,就是种下一个又一个心境。

    ⑮事实上,菜园的风,也深悟慢的乐趣。它总是轻抚我的头发,吹拂我的脸颊,舔舔我的双手,像一只小小的卷毛狗。

    ⑯或许在风的眼里,我也是一兜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