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12分)情境探究
情境一:第一次中考模拟,小夏的数学只考了88分,为此,他最近老是唉声叹气,说自己中考无望。
(1)他的态度是:                                                  的表现。(2分)
(2)他应该:                                                            。(2分)
情景二: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小夏感到心里很烦躁。在学校,他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在家里,面对爸妈的关心,他显得很不耐烦,甚至和家长对着干。
(1)小夏的心理表现有:                                                 。(2分)
(2)针对上述一种表现,你给小夏的建议是:                                。(2分)
情境三:小夏的成绩不够理想,父母建议一起去相山庙拜神求签,保佑考出好成绩。
(1)小夏的正确做法:                                                    。(2分)
(2)理由:                                                              。(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20 10:4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三: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