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 2008年 1月17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大会听取了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长。这表明省人大行使的是

A:监督权、任免权

B:监督权、决定权

C:提案权、审议权

D:质询权、审议权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4-07 11:0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大白”离我们有多远?

      ①“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出现的场景。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俘获众多影迷的心。可是这个“萌萌哒”大白究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远呢?

      ②事实上“大白”并不是那么乌托邦的。不管是它的外形、动作,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还是它所拥有的贴心服务功能,离我们的生活都并不遥远,都可以在现实的机器人 实验室中找到出处。

      ③大白的外形灵感源自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机器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机器人都是用可拉长可膨胀的材料制成,有点像人们在危急的情况下所穿的正压衣物。这样的设计,使人们在受到伤害时,不会被机器人坚硬的外表割伤或碰伤。

      ④而大白可爱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也是有原型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在2011年发明了一种叫做Boxie的纸 板机器人,电影制作者很喜欢Boxie灵活有趣的一面,就在大白的设计中借鉴了Boxie的外貌特点,例如那两个圆圆的眼睛。

      ⑤至于本田汽车公司制作的机器人Asimo,则在人机交互上为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制作团队将Asimo与人类交流时的反应与“性格特征”移植到了大白身上,一开始大白略显呆萌的反应便是这一设计的体现。

      ⑥迪士尼将这些现有机器人的优势集合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外形完美的大白。但其实大白的服务功能接近现实也是可以实现的。从一个技术宅的角度看,大白的设计切中了当今科技界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⑦在医疗功能上,日本的医疗机器人为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大多参考。大白的“熊抱”的设计则来源于一款名为RIBA-II 的人体交互助理机器人,目前该款机器人已研发出了第三代Robear,轻巧灵活,可以抱起最高80公斤体重的病人,带有滚轮的腿也可以扩展或者弯曲,新的智能橡胶电容触觉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也让Robear在托举病人时更加温柔。此外,大白灵活的手部动作极似日本早稻田大学发明的模拟人类护工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手指甚至可以捡起吸管、挤番茄酱,预计在今年就会投入使用,用来照顾老人和病人。

      ⑧美国的医疗机器人研究则为大白提供了长期跟踪一个患者的生活,监督其生活习惯的功能。美国一家老牌移动医疗公司,与他们的战略投资方一手打造了“远程医疗机器人”系列。这些机器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他们可以在社区医院、患者家、病房等地方发挥医生替身的作用,只需要一个医生远程控制机器人。

      ⑨总而言之,大白身上,既有着现代机器人研究的缩影,更蕴含着科学家们对未来医疗的疯狂猜想。可植入传感器、仿生外骨骼、基因排序、个性化精确药品,其中一些将会慢慢成为现实。科技延伸了头脑,也会武装起我们肢体,生活在一个离科幻小说越来越近的世界里,对未来医疗的畅想不那么遥远,或许也不那么疯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带血的莎魂

邹汉明

     一九四四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艰难。

     白墙黑瓦、碧波荡漾的水城嘉兴。

      贫病交煎,专心一志,致力译事的朱生豪突然卧病。意识到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往常,朱生豪趁着尚有一点余力,勉强坐到冰冷的书桌旁,从容地为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了《译者自序》。

     一九一二年,朱生豪出生在园子边上一间破旧的老屋。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生机。朱生豪出生这天,南门的小盲子说正是文昌日,男孩的八字里有文昌星坐命,读书可以成大器的。

     转眼,朱生豪四岁,到了入书塾开蒙的年龄。果然,这孩子聪慧异常,是个读书种子。

     几年之后,朱生豪梅弯小学毕业,成了人人羡慕的小“状元”。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生意失败,全家顿时陷入贫穷的境地。朱生豪不得不寄养在姑妈家。幸亏母亲暗中留有一笔专款,朱生豪得以顺利地升入秀州中学。

     秀州中学原是教会学校。校长窦维斯,美国人,亲自教朱生豪英语。讲得一口标准英语的窦校长,强烈地吸引了朱生豪亲近美丽的英文。窦校长器重朱生豪,常常让读得很漂亮的朱生豪朗读课文。升入高中后,朱生豪的课本里多了一本《莎氏乐府本事》。他还选学了《哈姆雷特》和《裘里斯•恺撒》的片段。小小少年,开始接触英国大文豪的作品了。

      十七岁,出门远行的年龄。朱生豪背起铺盖,拎着一只形影不离的小藤箱,来到省城杭州,靠了学费全免和奖学金,就读于之江大学国文系。

     很快,朱生豪受聘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月薪七十大洋。除了寄回嘉兴老家三十大洋,留下必要的开支外,他大量地买来了莎士比亚、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英国诗人的作品集,如饥似渴地吸纳着异域的营养。

书局的编辑工作,对于中英文甚为了得的朱生豪,压力不大。他一边读书,一边续写着与宋清如的爱情故事。

那一年,他二十四岁。朱生豪一展大才的机会终于来了。

     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的中心。世界书局决定翻译全套莎士比亚。对朱生豪知之甚深的詹文浒,力主他挑起这副艰巨的重担。莎翁逝世三百余年后,在东方的中国,莎士比亚与朱生豪相遇了。

     几经斟酌,朱生豪决定以明白晓畅的散文体译出。朱生豪信心十足,两百万字的翻译任务,预计两年内完成﹣﹣何等的气魄。

     哪想到,这一译,几乎十个年头。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只身出逃,根本来不及取出译稿。三年心血,眼睁睁丢失在日军的炮火之中。

      朱生豪颠沛流离,东躲西藏。为生计,不得不重返孤岛上海,做了《中美日报》的编辑。

      他一有空,就静下心来推敲莎剧。

      他重开译笔,译稿越积越厚。他译得很辛苦。更苦的,这个在两种语言中自由出入的天才,已经没有一张书桌可以让他坐下来安静地工作了。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凌晨冲入报馆。诗人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杂在排字工人中间,在荷枪实弹的日军刺刀底下徒手逃出。而两年补译的莎剧,还有自编的三本诗集,再一次毁于一旦。

     朱生豪陷入了绝望的边缘。

     没有牙膏,就用盐刷牙;买不起鱼肉,青菜豆腐权当美味佳肴。没有钟表,窗口的月亮就是报时最准确的钟表。就着一盏微弱的小油灯,朱生豪的译笔在莎士比亚的灵魂里奋力掘进着。

      在朱生豪美丽的汉语中,哈姆雷特开口说话了,李尔王呼天抢地的悲号响起来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凄美的情话,就在耳朵边喁喁低语……译者的灵魂,跟着剧作者的灵魂,两个灵魂渐渐合成了一个灵魂。

     这个天才的灵魂开始喊疼了。躺了半年多,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有雄健的心力继续这译莎的伟业。

     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病榻上的诗人是安静的。忽然,他两眼发直,口中念起古英文,声音由低渐高,一颗带血的灵魂似乎要从一只咳嗽不断的嗓子里迸将出来了。宋清如辨出,那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台词。

     两分钟后,三十二岁的朱生豪停止了呼吸。

     灵魂的灯盏灭了。

     那一年,整个中国在下雪。

相关链接:

①夏承焘,一代词宗,曾执教之江大学,教朱生豪唐宋词。面对朱生豪的考卷,惊叹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朱生豪不易才也。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朱生豪的才智,在古人中,亦只有苏东坡一人而已。

②戏剧大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亲笔题词,赞扬朱生豪“正义凛然,贡献巨大”,称颂他一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

③洪忠煌:“他的才学固然令人钦佩,但价值更高的,是他的精神。尤其是他那种一定为民族争一口气的志向和勇气,那种传播人类最宝贵精神财富的神圣使命感,对于今天被物质和私欲严重侵蚀的中国知识界,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