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日:“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
——据《泉州府志》(清)
材料二: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芙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
——据<十日谈>
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角度一: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理杀人,压制人性。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角度二: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共同原因是法律的规定,如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罚的规定。但中国儒家的三纲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们束缚得更紧了,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
角度三:《泉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