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令人目不暇给,有52835项展示品,其中令举世惊奇的是: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吕米埃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材料四: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这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器等。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

材料五: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4 03:1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题目。
                                                                                                        幸福的粽子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她会织花样繁多的毛衣,会给我们做漂亮的鞋子,会把简单的饭菜,做得花样迭出。却有一样一直学不会,那就是包粽子。
         在乡下,包粽子绝对是女人必备的一门手艺,每年总少不了要展示几回。乡下的民俗里,不单在端午节要吃粽子,平常人家砌新房或婚嫁喜事,也要包了粽子来庆贺。所以,会不会包粽子,对寻常过日子的女人来说,很重要。
         但母亲,就是不会。
         父亲会。乌绿乌绿的芦叶,在父亲的手里,很听话地舒展、翻转,而后,一只粽子就做好了。每每这时,母亲的脸,会笑成一朵花。她会搬了小板凳,坐在一边,很笨拙地跟在父亲后面学,却怎么也包不成功。最后是父亲失了耐性,说,太笨。母亲也不争辩,只是笑,笑得很幸福很甜蜜。
        很快,一只一只的粽子,就立在小方桌上了,小斗笠似的,煞是好看。父亲骄傲得像个功臣,把母亲支使得团团转。“去,给我泡杯茶来,要放多多的茶叶。”母亲便颠颠地跑去泡了茶来。“去,给我把水烟台拿过来,我要抽泡烟。”母亲便去把水烟台给端过来。“去,烧水煮粽子。”母亲便坐到灶膛门口,把火拨得旺旺的——红红的火苗,映照着母亲红红的脸庞。这时的母亲出奇地温柔,她甚至会欢快地小声哼着歌。
        这样一年一年地过下来,便成习惯了,在我家,包粽子理所当然是父亲的活,母亲只管打打下手。
        等到我成家有了孩子,母亲过来帮我带孩子。一日,孩子在外面看到有人在吃粽子,很新奇,也要。母亲立马就从市场上买了芦叶回来,也不过一眨眼的工夫啊,一只只漂亮的粽子,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我惊异地问母亲,什么时候学会的?母亲神秘地笑。再追问,她方才不紧不慢地回答,本来就会啊。
         想想也是,那么灵巧的母亲,怎么偏就学不会包粽子呢!母亲原是故意不会的啊。
         母亲笑着要求我,不要告诉你爸。
         我点头。
         改天遇到父亲,与父亲东拉西扯,话题不知怎的扯到粽子上来。父亲突然笑着说,其实,你妈是会包粽子的,她做姑娘时,可是出了名的巧手呢。
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却故意装着不知道的呀。
        父亲笑着要求我,不要告诉你妈。
        我答应:好。眼睛,却忍不住湿润了。原来世间还有这样一种爱,它平淡,水波不兴,包在家常的粽子里,却是最为厚实的幸福。在母亲,是被疼爱着的快乐。在父亲,是付出的快乐。
        我没有捅破他们的秘密,就让他们彼此瞒下去罢,瞒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