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进步。
(1)他发愤编著《海国图志》提出“____ ”主张
(2)他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宣传“物竞天择,____ ”。
(3)他创办《新青年》宣扬“____ 和____ ”。
(4)他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了“____  ”口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01 01:3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适者生存,民主,科学,振兴中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挥手

欧阳明

    刚到九点半,老李就转动轮椅,艰难地向窗口移去。

    窗外阳光很好。老李的心情也很好,不等气喘均匀,就抬头朝对面顶楼的窗口望去。窗口什么也没有,老李一看表,还差10分钟。

    老家伙,耐性比我好啊!老李说。

    老李望的人是老刘。老刘和他同庚,与他同一学校毕业,同一天到同一单位报到上班,同一天结婚,也同一天退休。不同的是,老李住的A幢一楼,老刘住的是对面B幢的顶楼。二人关系一直很好。为什么好?局外人说不清楚,都认为是有同样的爱好。

    老李和老刘共同的爱好者是围棋。两人对弈了几十年,也难分伯仲。退休后,二人闲来无事,就天天下棋。棋,让两位老人干瘪的日子,像成熟的稻谷一样饱满起来。

    棋上分不出输赢,只有看谁先去见阎王了。老李说。

    谁先去谁就是输!老刘哈哈大笑。

    没过几年,老李和老刘的腿就不利索了,身体都放进了轮椅。老李再也没法爬上顶楼,老刘再也没法下到一楼。

    电话里见!每天上午10点,我给你打电话。老刘说。

    每天上午10点一到,老李的电话就会丁零零响起。他们一边说棋,一边嘘寒问暖,有时也说说那些遥远的国际国内大事。还经常相互戏谑,说阎王在等你!但每次挂电话时,又相互叮咛,能吃就吃,啥事都别往心里去啊!

    有一天,老李突然没按时接到电话,就打过去。那边接了,却没有声音。反复打,都一样。老李忐忑不安,晚上又打了过去。

    哪位?老刘儿子的声音。

    李叔,叫你爸说话。

    他哑了。

    哑了!怎么会?

    今天早晨起来,突然就说不出话了。

    耳朵没聋吧?把话筒给他,我要跟他说话!老李说。

    怎么哑了呢?肯定是前辈子嘴臭了吧!不说话,想闷死我?这样吧,时间不变,我给你打过来,听见我说了,就拍桌子。老李对老刘说。

    第二天10点,老李准时打电话。话筒里就传来了啪啪的响声。

    老家伙,手力不小嘛!看来除了说不出话,其他零件还正常嘛。老李说。

    啪啪!又是一阵响声。

    我怕你闷死!老李又说。

    啪啪啪啪!响声更加大了。

    突然有一天,老李电话打过去,却没人接。反复几次,都一样。

    晚上,老李打电话问老刘的儿子,你爸还在吧?

    在啊。

    在,怎么不接电话?

    哦,他聋了,昨天晚上,突然就听不见了。

    老李心里咯噔一下,像落进了冰窖,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

    老李写了张纸条给儿子,叫他送给老刘。纸条上说:到窗户边挥手,时间不变!

    10点终于到了,老刘的头也终于冒出了窗户。

    老李赶忙举起右手,不停地摇晃,一脸孩子般的笑容。

    老刘也兴起右手,不停地挥动。

    岁月如风,在两位老人的指缝间悄悄溜走,转眼就到了秋天。老李的手也开始有些不利索了,每次举动,都感到很吃力,每次挥手过后,都会酸痛难忍。眼睛更不中用了,看老刘,除了见手在挥动,其他的一片模糊。但老李依然坚持每天按时挥手,每次挥过之后,心情都会十分愉快。

    等到天空撕下雪花的时候,老李彻底不行了,早晨醒来,就感到呼吸困难。

    儿子说去医院。

    老李说,来不及了,我的命自己清楚,答应我一件事,我走后,你要每天10点向对面顶楼的窗户挥手,记住,不能露头,不能间断!

    说完,老李头一歪,就走了。儿子泪如泉涌。

    半月之后,老李的儿子挥完手又赶出去忙别的事,无意间撞上了老刘的儿子。

    你爸身体还好吧?老李儿子问。

    还好,刚才还和你爸挥手呢!老刘的儿子说完,慌忙走开了。老刘半年前临走时交代过,千万不能让老李知道他先走了。他怕说多了,漏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1期  有删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