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开设了厘金局。厘金就是过路费和交易税。“近来内地局、卡林立,往往数十里之遥,其间多至数卡……过一卡有一卡之厘。经一卡抽一卡之厘”。各省厘局,但有厘局之名,实则抽分抽钱,有加无己。凡水陆通衢以及乡村小径,皆设奉完抽厘旗号,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之地抽之,卖货之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银之时又抽之。资本微末之店铺,肩挑步担之生涯,或行人之携带盘缠,女眷之随身包裹,无不留难搜括。”官员在征收过程中,随意勒索,如山东高达20%,而其他省份也在5%甚至10%之上。
诚如时人所云:“中货有厘金,而洋货全无之,于是洋货之价日贱,中货之价日昂,价贱则购用日多,价昂则销售日少”。广东三水、佛山等地本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工艺之目,成萃于此”,但“军兴以来,创设厘税,遇卡抽验,勒索万状。自三水设厘卡,而市面为墟矣。佛山一埠,而百行亏折矣”。
——摘编自张宏《关于近代中国厘金制度的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