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主席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办会决定后,国内和国际社会对高峰论坛十分关注。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的国际合作共识。中方希望通过主办高峰论坛,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进展,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漫步地球村》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正确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2-24 12: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共同繁荣。③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④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为全人类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

同类题3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