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震惊于两性教育的巨大差异,男性正在受到一切学科的滋养使之成为公民社会的有用成员,为父母带来荣耀,享有这个世界的福佑,而可怜的女性则被排斥到一些阴暗的角落。既然我们拥有和男性一样的自然能力,为什么却没有机会通过教育来提升和展示这种才能?既然美国人已经应用地确立了自由,期望他们的谦逊能够使我们免于专制,不要将他们所鄙视的暴政施与我们!

——据(1794年)《哥伦比亚报》的“学生来信”

材料二: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国人来说,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就意味着他们打开了经济自立之门。在获得高等教育之后,可以从事律师、医生和牧师等传统职业,也可以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商人、银行家、零售商或制造商。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均来自白人中上阶层的家庭,无论是男子学园还是女子学园都排斥人口中最贫穷的那一部分和实质上所有的非洲裔美国人。

——张晓梅《女子学园与美国建国初期妇女的公共参与》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12-30 06:39: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 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