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明:“我的好朋友小辉,让我和他一起去报复一个高年级同学,我该怎么办?”小华:“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B:小明:“我经常顶撞父母,与父母作对。”小华:“逆反心理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现象,顺其自然就好。”
C:小明:“我总是暗暗的关注着邻桌的女孩,喜欢和她单独在一起。”小华:“青春期的情感是美好的,但要学会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D:小明:“有时我会感到孤独,焦虑,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华:“要敞开心扉,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将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谁建立了成功的标准 上帝听说世间鼎盛,人人都前所未有地崇尚成功,心下窃喜,决定去探听虚实。他召集来若干凡人,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成功?” 张三说:“成功就是像大款那样有闲有钱。” 李四答:“成功就是像明星那样有型有款。” 王老五喊:“成功就是像名人那样有头有脸。” 上帝摇头,禁止他们用“像某某一样”句型,众人面面相qù,不明所以。 上帝索性问:“成功的标准是谁给的?” 大家小声嘀咕:“管他是谁,反正不是我!” 上帝不甘心,决心继续考察。 他先是变成了一个有钱人,在花园里,他远远地望见一个年轻女人正在微笑地注视着在不远处玩耍的孩子和老人,他走上去,说:“我是有钱人,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女人笑了,回答:“我是孩子的好母亲,父母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单位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而你只是有钱人,你说谁更成功?” “有钱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有钱人给的吗?” 女人说:“那上帝造我们这些人出来是干什么的呢?”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接着变成了一个明星,在路边,他远远地望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悠闲地蹬着自行车,他迎上去,说:“我是明星,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男人乐了,回答:“我活得坦荡而自由,而你只是个连结没结婚都不敢承认的明星,你说谁更成功?” “明星”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明星给的吗?” 男人说:“那这世界岂不是像娱乐圈一样无聊?”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最后变成了一个名人,在稻田里,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老农在种地,他走上去,说:“我是名人,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老农擦了把汗,想了想,回答:“俺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俺只知道俺把四个娃都供着念书成人。” “名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名人给的吗?” 老农说:“俺供俺娃读书的快活可不是你给的。” 如此说来——上帝形而上学地想:成功只是一种审美情趣?他带着疑问去找马克思,马克思说:“上帝先生,美,就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什么意思?通俗点。”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获得美的愉悦。” 上帝明白了——成功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