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合纵”“连横”发生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夏朝

D:西周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22 01:09: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有一种尊重叫平视
        ①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可搜遍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于是,只好紧握着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变冷的手,微笑着说,您能握着我的手叫兄弟,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②人类自从进入社会形态后,便开始有了等级划分。这种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最为明显,也更加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现代社会主张人人平等,从法律上废除了等级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根除了等级差别,更不意味着根除了等级观念。萧伯纳在莫斯科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并同她一起玩耍。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大作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姑娘娜塔莎。这件事对萧伯纳的震动很大,他感慨地对朋友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在人格上他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③在这个世界上,尊重或鄙视一个地位比你高、活得比你好的人容易,尊重或关爱一个地位比你低、活得比你差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位企业家见一卖铅笔的小贩衣衫褴褛,顿生怜悯之情,把一元钱丢下来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枝铅笔,抱歉地解释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卖家,我是买家。一年后的一次商务洽谈会上,一位穿着考究的商人认出了这位企业家,自我介绍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就是当年那个卖铅笔的小贩。是您给了我做人的自尊和创业的勇气,如今真的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商人。
        ④人生天地间,原本并无尊卑贵贱之分,因世俗社会的打磨和熏染才变得势利起来。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要么仰视,要么鄙视;见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要么俯视,要么漠视。这种心态一旦固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法门寺》里的贾桂,明武宗让他坐到身边的椅子上说说话,贾桂回答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作怪,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平视,往往不那么容易。
       ⑤在高山大川面前,人们仰视或俯视,这是欣赏视角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人们要坚持平视,并使之成为习惯,这是维护自己和他人尊严的需要。惟平视才能客观、公平,惟平视才能达观、无私。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所谓“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这也应当成为做人的一条道德底线。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王兆贵)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熬鹰

    ①熬鹰,熬的是意志,鹰的意志,人的意志。谁的意志先消沉了,谁的精神先崩溃了,谁先软了,谁就服了输,谁就听命于对方。

    ②每一只被熬的鹰,都曾在那个暗夜之前,自由自在、酣畅淋漓地翱翔于天空。那时,千里平野、万仞高峰都在它的视野之中,长风生于它的翼下,白云环于它的首尾,兔蛇鼠狐,都是它的爪下之物,它如此骄傲,仿佛天空大地,都是属于它的独有领地。所以当它俯冲向那只走兔,想一击而中,却不料落入猎人设下的罗网时,它拼命挣扎,它不信它强健的翅膀和尖利的喙爪撕扯不破那稀疏的网眼。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它由愤怒扑击到垂头丧气,当它疑惑痛苦地四望时,猎人走来了。

    ③在接下来的那个黑夜里,猎人熬着它,猎人知道,鹰有多么桀骜不驯的性格,那是可生杀,不可死辱的英物,人要战胜这样的英物,只有让它服气,人熬鹰,也在熬自己。

    ④鹰被绑着翅膀,放在屋中的一条横木上,一灯如豆,闪闪烁烁。人望着鹰,鹰望着人,鹰想展翅飞腾,却跌落到横木下,多么丑陋啊,在鹰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耻辱。人似笑非笑着,把鹰从地上重新放回横木,又是人鹰对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是深夜了,人不睡,鹰也不睡;星辰一颗颗收敛了光芒,东方泛白了,鹰不睡,人也不睡。鹰眼中如冰的寒光一点点褪淡,人眼中的红丝一缕缕变密,第一夜,就这样在人和鹰的较量中,过去了。

    ⑤白天到来了,人不去做任何事情,守着鹰,同鹰一样,不吃、不喝,时间的脚无声地走,又一个黑夜到来了。

    ⑥人和鹰都疲乏到了极点,饿、渴、困,折磨得鹰由焦躁到昏沉,折磨得人由气血旺盛到气息奄奄。然而谁先吃那一口饭,喝那一口水,打那一会儿盹,谁就输了,永远输在了另一个面前,所以谁也在强忍着,到了最后,人和鹰靠的都不再是身体,而是意志。

    ⑦繁星闪闪,关键的时刻到来了,是人先一闭眼,“咕咚”一声倒在地上,混事不知地睡去,还是鹰先一闭眼,身体在横木上倾斜着,不管不顾地睡去呢?人的意志最终战胜了鹰,这个敢于猎鹰的人,浑身充满着勇气和力量,他在决定猎鹰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准备。鹰终于再也熬不住,它眼中的寒光已经变成了迷茫和疲惫,它的眼睛慢慢闭上,头一点,险些从横木上跌下来,人红红的眼睛升腾出一股火,那一瞬,人笑了。人飞快地拉了一下系在鹰腿上的绳,把鹰拉醒,鹰看人一眼,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恼怒,它强立了一会儿,又一次闭上眼睛,人又拉了一下,鹰再次醒来。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当一次次被人拉醒的鹰眼睛里闪露出温柔和哀求时,人望着鹰闭上眼睛沉沉地睡着了,自己也一头栽到地上,睡得昏天黑地。

    ⑧从那个黑夜开始,鹰在人的手里吃肉了,在人的手里喝水了。人一纵手,它便如一只离弦的箭,射向空中;人一招手,它便如一个回归的游子,飞落在人的臂膀肩头。人看向鹰的目光,爱怜之外更有敬佩;鹰看向人的目光,冷傲之中透着忠诚。人和鹰在心里互相看重,因为对他们来说,胜者虽荣,败者不辱。

    ⑨熬鹰,人首先战胜了自己的极限,然后才能战胜鹰;鹰即使被人征服,也只是行止听从于人,那搏击九霄猎取狐兔的本领、傲视天地的本性,丝毫未变。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