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4联写一人即可)。

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

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

[允矣]对啊,恰当啊。____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____

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____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5-18 08:3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孔子,诸葛亮,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孩子无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_______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_______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_______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不理解,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伙同同伴向母亲扔石头。可是,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_______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_______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破坏他人财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无罪。”

    孩子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从此以后,他发愤图强,样样事都做得很好。最主要的是,他变得无比地关怀他人。到他中学毕业时,他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__那个孩子就是我__雅克里说__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