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 栅栏(zhà) 黝黑(yòu) 触目伤怀(chù)
B:妥帖(tiē) 晕倒(yūn) 哮喘病(chuǎn) 举箸提笔(zhuō)
C:踌躇(chú) 颓唐(tū) 密匝匝(zā) 情郁于中(yù)
D:簌簌(sù) 弥合(mí) 嫉妒(dù) 满院狼藉(jí)
如图,点F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射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甲、乙两个人通过同一平面镜看对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近代学术思想传播到中国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个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让中国人适应天主教,经过一番曲折摸索,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努力使自己融入中国社会,他学会中文,取号为“西泰”,以结交儒士。通过多番努力,成功地进入了中国官僚仕绅的活动圈子。利玛窦在传教的同时极大地迎合了儒家文化的需要,他们根据中国知识阶层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有选择地突出或者省略了某些内容,即使在宣传基督教的某些信条时,也多使用儒家的术语和思想来进行诠释。为了引起儒家知识分子的兴趣,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有西洋镜、自鸣钟、地球仪、世界地图及精美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传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简表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
1840~1860年
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的各通商口岸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
第二阶段
1860~1900年
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量涌现,西学影响扩大到社会基层。由于洋务运动兴起,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技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四十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议论等。
第三阶段
1900~1911年
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
第四阶段
1912~1919年
由于对政治的不满又进一步导致知识分子们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五四时期这种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等
请回答:
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