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担心俄罗斯的扩张,欲尽快发动战争,趁其内部矛盾突出、组织涣散时对其进行打压;奥匈帝国担心周边国家“反奥”情绪不断扩大,故对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事件反应强烈;俄罗斯则刚刚经历日俄战争带来的羞辱;德国作为经济快速增长国,迫切希望将经济实力转变为政治力量,向老牌帝国提出挑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不少政治家、社会历史学家预测战争的爆发难以避免,甚至持积极的“主战”态度。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埃文斯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词:

雅尔塔会议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签署投降书   德军闪击波兰   苏军攻克柏林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不列颠之战    诺曼底登陆   德国签署投降书   德军突袭苏联

材料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就是要学会相互尊重,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面对 法西斯的疯狂进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西方与苏联通力合作,对加快德意日 法西斯的灭亡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证明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并不能成 为阻碍合作的理由。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时代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22 08:45: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影壁,是立于传统建筑大门里或者大门外的一堵装饰性墙壁。由于出入大门的人们都会与这堵墙壁打上一个照面,因此影壁又称“照壁”;又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肃敬”之墙,也曾被称为“萧墙”。 作为附属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出现早、式样多,成为普通民居、皇家宫苑、庙宇道观等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
        ②在陕西省的西周一建筑遗址中,有一座影壁残迹,东西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影壁。这说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影壁。从材质上说,影壁可以分为砖影壁、石影壁、琉璃影壁和木影壁等几种,样式也随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貌。
        ③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影壁之所以能够固化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需要。
        ④从务实的角度说,中国传统建筑一贯讲究内敛性、私密性与防御性的建筑原则:“家,居也”,“户,防也”。以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例,其特点是,院落四面皆有墙壁,墙壁之上不设窗子,家人的活动均在院墙内进行,仅有日启夜闭的大门与外面相通。如果大门开启,门外的行人很容易窥探到庭院内的活动,因此,影壁便担纲起了防人窥探、以别内外的务实之用。除此之外,在寒冷的冬季,影壁还能阻断院外的大风,御抵院外的寒气。
        ⑤从审美角度讲,影壁又有借门外之地界定建筑空间、突出门庭气势、传递美好期盼的作用。官署、庙观大门前设有影壁,则愈显森严、肃穆。典型者如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前的九龙壁,它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总长29.4米,总高3.5米,巨大的壁身上装饰有九条巨龙。九条巨龙姿态各异,盘身展爪,既华贵又威严,把皇家的气派彰显得淋漓尽致。居民建筑的影壁也不例外,在水磨青砖砌成的墙面上,或装点以吉祥花卉,或雕饰以“福”、“寿”、“鸿喜”、“纳福吉祥”、“开门见喜”等吉祥字样,在营造居所祥和氛围的同时,也充满了美好的寄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