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耕作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住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我们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07 11:10: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单车共享

    ①现如今,城市人在选择出行工具时颇费思量,私家车自由但相对价格高,公交巴士地铁便宜但自由度低,还有从地铁站到家或公司“最后一公里”的麻烦,而共享单车有其优势。近来,一款颇具设计感的小橙车共享“摩拜单车”出现在很多城市的街头,成为朋友圈热刷的对象。

    ②单车共享作为分享经济的一种模式,其实在国内并不是新鲜事。成立于2014年,覆盖全国众多高校的ofo单车共享平台瞄准了闲置单车资源,将校园内废弃的单车与学生捐赠的单车经过改装机器锁、号码牌、涂装颜色后投放市场。这种不卖产品而是卖产品“使用”的经营模式,国际上对此有个专用名词,叫“产品服务系统”或者叫做服务型制造业,即充分利用资源,分时段供需要的人使用。

    ③与ofo单车不同,摩拜单车采用自行设计、自行生产的模式。据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介绍,因为希望打造4年免修的特殊自行车,摩拜走了一条自行设计、生产单车的路线,增强了产品的自主性,也提高了经营成本。为了避免“掉链子”,摩拜单车采用车轴转动、实心车胎、五辐轮毂、座椅高度固定的设计,单车重达25公斤,但这样一来,4年免修的愿景与上佳的骑行体验难以两全。

    ④摩拜单车成了共享单车的“新宠”,但在迅速扩张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去年9月摩拜进入北京后,北京的五环内都能见到摩拜单车的身影,但因人流运动带来的“潮汐效应”导致上班时大量车辆集中在写字楼附近,下班需要用车时,大量单车又集中在地铁口附近,想骑车的人吐槽“无车可用”。

    ⑤如今上海地区摩拜单车的投放已超过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投放一个多月,遭到人为破坏的单车超过了10%,有的车上的二维码被损坏,车身被贴了小广告。有用户为独占资源给车再加锁,有的甚至图自己方便将单车搬进了办公室或家里。

    ⑥从目前的情况看,摩拜单车想跑赢“最后一公里”要走的路还很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平民建筑师”齐康

    在南京,有一座被誉为“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的建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全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的纪念馆,其设计者是当今中国建筑界泰斗级任务齐康。

    齐康生于南京,虽没有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但当年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南京保护难民的事迹,给齐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0多年来,难耐的悲愤,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使他倾注了20多年的心血设计出这座纪念馆,他说:30万南京人的血肉生命,值得我呕心沥血去祭奠。

    齐康对纪念性建筑情有独钟,他参与设计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上百座纪念馆。他用建筑的形式留存和传承民族的历史,表达情感,期望美好未来,被称誉为“纪念馆意义”。

    其实,齐康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平民建筑师”。无论是他设计的高楼大厦、园林小景,还是各种各样的纪念馆,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走进去,去感受,去领会。他说建筑必须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在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的设计中,他在图书馆内预留大量“交往空间”,国内有些图书馆专家对此很不认同,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设计阅读空间。而他认为图书馆的功能不只是阅读,还要有交往、交流不只是人与书,还有人与人。

    在福建武夷山庄的建筑设计中,齐康从传统中传承出新,在福建地区的乡土建筑里融入时代的气息,探索出一种新的地方主义风格,使福建武夷山庄成为全国风景建筑中第一个乡土建筑时代化的作品。他说,要尊重一方土地,尊重一方水。在这个一方水土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作品来,让人看到这个建筑就像是从这个环境里长出来的。

    齐康认为建筑师应当有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心,担负起建设和梳理城市环境的重任。他说,建筑师必须研究城市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建设有情感的城市。他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是有记忆、爱坐标的,比如说游子回到故乡,他能依着某个建筑找到以前的记忆,而现在的城市建筑突飞猛进,人在其中感觉很孤独,如何听的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作为建筑设计大师,齐康信奉一句话:不下工地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他认为真正的知识许多来自下层。他曾经问擦窗工人对窗台设计有什么看法,工人说,站在花岗岩表面上太滑了,窗沿太窄,铝合金的窗轨不好站。这让他深深体会到,建筑不仅为业主设计,还要为擦窗工人设计。

    面对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等种种荣誉,齐康很淡然,他说:“盖棺定论时,能被看作‘平民建筑师’,我就心满意足了。”

(摘编自李伶伶《齐康传》)

相关链接:①齐康参与设计近200座建筑,其中纪念性建筑、学府建筑、文化建筑、人物建筑、风景建筑、办公建筑等多种类型。在这些建筑设计中,他运用中西方建筑的传统手法,融入丰富的哲学思想,重视空间的处理,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摘自《东南大学校友介绍》)②中工程学院院士王建国读博士时,师从齐康。王建国说:“齐先生高瞻远瞩,将建筑学有限的设计领域扩展到城市和环境领域,扩大到社会和人文领域。”(摘自“中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