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瑞恩的井》,然后回答问题。
(1)这篇课文中,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9-07-17 08:4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练习。
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
①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6世纪初创作的《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所有收藏中最令人着迷的珍品。2004年初,该馆声明,近500年来,《蒙娜丽莎》画布上越积越厚的清漆膜无法清除,其画面变黄变暗,正在失去光华,而传统的润色处理方法也无法阻止“蒙娜丽莎”迅速老化。”
②幸运的是。博物馆的专家们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援助。也许读者会问,航天局有什么技术能够修复博物馆的珍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蒙娜丽莎”似乎无关的话题。
③在距离地面200—500千米的大气层申,广泛分布着单原子氧。这种单原子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在近地卫星轨道上(距离地面200一300千米)运行的早期航天器,在天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少不了要与大气层中的单原子氧“亲密接触”,那些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涂层外壳,就会像刺洋葱一样,被一层层地腐蚀掉,对航天器造成损害。所以,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几年后,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烧毁。由此看来,性质特别活泼的单原子氧,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④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⑤当然。要不要对《蒙娜丽莎》实施“单原子氧清污手术”.以及什么时候来实施,还有一些技术以外的问题需要考虑和论证,毕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价值连城。不过,从技术上说,让“蒙娜丽莎”焕发青春,让她的微笑更加灿烂是大有希望的。
【小题1】题目中的“岁月痕迹”指的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的内容与修复古油画有什么关系?
【小题3】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实验步骤。(不超出规定字数)。
步骤一:(9个字)   
步骤二:(15个字)
步骤三:(13个字)

同类题2

比较网读下列两篇文章,完成题目。

夏天里的成长(A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里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跟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 儿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 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侯,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夏感(B文)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一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小题1】(1)A 文的划线句体现了夏天万物生长迅速的特点,请发挥你的想象,另选取合适的事物,用“昨天……今天……明天……”的句型体现同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A文从植物、______、山水、铁轨、马路、______这几个方面来表现夏天里万物的生长。
B文的第4小节,从两方面表现了“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这两个方面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这两篇文章,也都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 你能运用这种阅读文章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写文章的用意吗?
A.文描绘夏天万物的迅速生长,是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文刻画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是要赞美 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内阅读
语文测验,有一题要用“艳丽”造句,子勇写的 是:这朵荒漠上艳丽的鲜花,令人眼前一亮。吴老师把它改成了:这朵荒漠上的鲜花,开放得十分艳丽。

子勇看试卷时说:“还好,才扣了0. 5分。”

妈妈却摇摇头说:“我喜欢你原来的句子。”

“我也是!”子勇来了兴致,“只有用‘眼前一亮, 这个词, 才能显出在荒漠上见到一朵鲜花的意外惊喜……” 、

“说得好!”妈妈微笑着,“你跟吴老师说过这些话吗?”   

子勇叫了起来:“妈妈,你怎么了?为了0. 5分 去找老师论理,老师不觉得你骄傲自大才怪呢!

妈妈一脸认真:“不是为了这0. 5分,疋为了把你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在与老师的谈话中,你或许能了解老师的想法呢”

子勇挠(náo) 了挠头说:“妈妈说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下不了决心去找吴老师。

妈妈看看子勇的脸色,说:“去找吴老师,就当是考验一下自己的勇气,好不好?”

第二天,子勇一见到吴老师,心里就像敲开了鼓,说?不说?说吧,他怕老师说自己骄傲;不说吧,又的确显得自己没有勇气,两个心思打着架……

【小题1】妈妈鼓励子勇去找老师,有几点理由?请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体会到子勇此时的心理吗?请用一个词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如果你是子勇,会怎样对吴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