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4-12 10:4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材料一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使城市化有了物质保障。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19 世纪英国 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欧洲首位,农业劳动力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 1520 年的 80%下降到 1801 年的5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工业革命后,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据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统计,1801 年,英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 32%、23%和 45%,而到 1841 年则变为 22%、34%和 44%。

——刘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英国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从 1813 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古老的农村公社制度以及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为生产鸦片、棉花、黄麻、蓝靛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在摧毁印度旧世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也相继发生,如中国。

——高德步等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工人的集中式贫穷,恩格斯用“非人类”来形容,从首都伦敦到伯明翰、诺丁汉、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工人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情况是常见的。与经济上的拮据相配的,是政治上的不 公待遇。

——张莉、郭雨祺《从《北极星报》到《新莱茵报》:早期工人阶级报刊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度、中国沦为生产原料以换取英国货的农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恩格斯用“非人类”来形容的集中式贫穷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认识。

同类题4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材料一 下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创新之船)
材料二 下图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于1807年8月17日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罪恶之船)
材料三 下图是一艘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贩奴船船舱和抵港的情景。英国船运业中心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说明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克莱蒙号”轮船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在交通革新方面的成就?请写出同一时代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项重要发明。结合材料谈谈,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将被运往哪里?
(4)上述材料中的“船”分别代表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重要历史事件。请你就其中一个“船”说明它承载了怎样的兴衰荣辱?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现出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历史学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量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85年

85万

1856年

8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 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938年上升为3.8%。在兰开斯特郡,1841年死亡的102025名工人中,有83216人活不到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1岁,这些人大部分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大门的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4)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英国发展的历程中得出什么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