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8-11-22 08:5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了。我( )赏花,我( )在找花。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chà yì( )。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jiū jìng( )。
我不理会他,只管zhuān xīn zhì zhì( )地寻找着。
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的丁香。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 )呈十字形,( )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句中的问号表示__________;“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句中的感叹号表示__________。“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句中的“快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划线的句子,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句话把一个人寻找东西的情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   迎面一辆   的士   飞驰而来 她猛地拐向路边   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她摔倒了   小妹妹   没事吧   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小题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风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小题4】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小题5】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小题1】这篇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小题2】文中是如何介绍“年”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