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下列对北伐战争的总结,正确的是( )
①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主力
②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③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④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15 03:2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世纪20年代,***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同类题2
1936年,周恩来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大革命时期……由于策略上的错误,我们抛弃了对国民党保持控制权的机会。……假如共产党全力加入国民党并且为争夺控制权而斗争,而不是留在国民党外边,我们就能与左翼组成联盟,取得并且保持领导权。”。总结这个“策略上的错误”,我们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
A.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
B.开展土地革命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发动武装斗争
同类题3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
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4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同类题5
1919年4月底,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B.报纸刊登了多篇白话文作品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相关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