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可追溯到(  )
A.党的十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八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15 02:5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关注家乡 骄傲湖州)   
(1)(经济发展 我骄傲)
2016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
项目
国民生产总值(GDP)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外贸进出口总额
总额
2243.1亿元
45794元
26508元
679.9亿元
同比增长
7.5%
8.4%
8.6%
6.9%
 
根据上表概括湖州市2016年经济发展有哪些值得骄傲的亮点?   
(2)(双创驱动 我骄傲)2017年11月,湖州市举行了湖州籍人才归雁计划、大学生来湖就业创业计划联络站授牌,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个联络站,让大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彻底地了解湖州,吸引更多大学生来湖创业。
实施“湖州籍人才归雁计划、大学生来湖就业创业计划”体现了湖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怎样的思路?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形成怎样的社会氛围?   
(3)(文明提升 我骄傲)
2017年11月,湖州正式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一荣誉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夜幕降临,交警仍在加班加点;烈日当空社区干部走街串巷汗流浃背……尤其是湖城千千万万个志愿者,他们在街头巷尾指挥交通、劝导文明行为、铲除小广告等,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活跃也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正能量。
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评选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材料,对照传统美德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正能量?

同类题3

人民群众蕴藏着伟大的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历史》

材料三:历史总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上层社会力量与哪一阶级力量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阶级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2)***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列举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

同类题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1956年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从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