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焉____
(2)牺牲玉帛____
(3)公令疏军而之____
(4)信,民之所庇也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小题3】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①______”和鲁庄公的“②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①______,乙文写的是②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①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②______”这一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9 09: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②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节选《贞观要政·卷五》

(注释)①谠:正直。②私嬖:私心贪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恒
(2)不悦逆耳之言
【小题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私嬖之径/渐开
D.而/喜闻顺旨/之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
【小题4】两文都谈到国家兴亡:(甲)文提到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提到要国家兴旺,君王要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结合内容具体谈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服衣冠 晖夕阴
B.时时而进   又何
C.我与城北徐公美 视之
D.吾妻美我者   执策而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鲁肃过寻阳
(2)非复吴下阿蒙
(3)涉猎经史
(4)唯傅修期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小题3】与“蒙辞军中多务”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为大有所益
B.公亦此自矜
C.我酌油知之
D.钱覆其口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