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面不是写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 )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2 11:50: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⑤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⑥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小题1】根据③④段的内容,模仿①②段的首句,请在横线上写出该段的中心句。
第③段的首句:
第④段的首句:
【小题2】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从语言方面品析)

【小题3】认真阅读本文第⑤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作者与朱自清描写春草的不同点。

(链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 朱自清《春》)

【小题4】文章结尾处描写教员和孩子的朗读时,作者特意增添了朗读者的语气,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的?
【小题2】选文第⑧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立成段,引人遐想,制造悬念,也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
B.文章②—⑥段由“花瀑”写到“花穗”再到“花朵”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出了眼前的紫藤萝花茂密、旺盛的特点。
C.文章第⑩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短暂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生命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由眼前的花回想到旧日的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不幸的哀伤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小题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同类题3

写景记叙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小题1】甲文描写的对象是春雨,它具有()()()的特点;乙文描写的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它具有()()的特点。
【小题2】甲文中,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春雨的“细”的特点?
【小题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小题4】雨水能滋润万物生长,甲乙两文中都分别写到了雨水中的植物,请试找出相应的句子。
甲文:
乙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①这一次,是父亲的手握在母亲手里。

②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琢出来的作品。

③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④“要喝水吗?”母亲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⑤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的手。母亲知道,父亲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撒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⑥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平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父亲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⑦许多记忆一下子酒上母亲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母亲心甘情愿地让自已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⑧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也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吹了一口神奇的气,什么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⑨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中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⑩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开始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于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母亲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有删改)

【小题1】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小题4】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特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⑥段中“母亲明白了”是指“她”明白了丈夫只是要再一次握紧她的手。
B.例数第二段中“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一句,运用了想象,写妻子感觉丈夫的生命融汇到了自己身上。
C.全文以丈夫牵妻子的手这一标志性动作,突出夫妻俩厚重真挚的爱情和相伴相守。
D.第②段对“手”的描写,写出了“最后的手”的特点:皮肤灰黄,肌肉消失,干瘦无力。
E.父亲离世之际,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母亲的生命中。在母亲的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