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剑胆琴心谭嗣同
在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是一个(①)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剑胆琴心”的雅号。
谭嗣同自小心胸坦荡,为人仗义,颇仰慕古代侠士,于是12岁时开始随“通臂猿”胡七与“义侠”大刀王五学剑习武,当时与他( ② )的是一把“七星剑”。后来他得到了平生最崇敬的人物文天祥的两件旧物:“蕉雨琴”与“凤矩剑”。从此,他将“七星剑”留在“大夫第”,将“蕉雨琴”和“凤矩剑”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因此,他得到了这样一个雅号——剑胆琴心。
(1)根据提示,在(  )处写上合适的成语。
①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 )
②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2)谭嗣同的师傅是哪两位?

(3)谭嗣同有一个什么雅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5 02:1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二维码时代

①如今,大部分人都接触过二维码。用专业名词来解释,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可看作传统条形码的升级版。它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其中包含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②二维码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信息获取方面,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以存入你的手机中,不用再进行复杂的输入;超市购物,扫描一下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就会映入眼帘;扫描广告画面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关公司网站,获取更多信息。快捷支付方面,出门只带手机不带现金,目前在很多城市已成为常态。吃完饭“扫一扫”,在便利店扫码支付,甚至连买菜也不再需要找零,菜摊上早就挂上了打印出来的二维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户,都觉得“码上支付”方便又快捷。

③然而,二维码支付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目前,人们使用的二维码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码——日常在商店、餐馆里看到的打印在纸上或者制作成塑料牌的,都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动态码,即消费者在手机里使用微信、支付宝等付款时,手机上会自动生成付款码,并且只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有效。据了解,与静态码相比,动态码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静态二维码易被篡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

④二维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虽然安全隐患尚且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经历二维码时代这一奇妙之旅。

【小题1】本文介绍了二维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关知识。
【小题2】用“   ”在文中画出什么是二维码。
【小题3】第②自然段运用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码上支付”的双重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在文中画出静态码不如动态码安全的原因。
【小题6】除了文中提到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二维码使用场景?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村小路上

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dǎnɡ zhù(    )了他们的去路。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充满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 mò de( )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shù shāo(    ),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é  duàn(    )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小题1】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词语。
【小题2】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便(biàn   pián)    回(tán   dàn)
地(zhuò   zháo)    空(lénɡ   línɡ)
【小题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胜利(    )  前进(    )  容易(    )  崎岖(    )
【小题4】理解短文并填空。
短文中设置了两处场景: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     ,只有最后一个 。另一处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     ,最后一人   。从这两处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     ,其他人     
【小题5】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小姑娘盼哪,盼哪,忽然眼睛一亮,她看见在波浪里露出了画家结实的胸脯。
“叔叔——叔叔——”小姑娘欢呼起来。
画家游到了海滩上,笑嘻嘻地把拾到的贝壳拿给小姑娘看。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qíng bú zì jīn(   )地说:“啊,真好看!”
画家向小姑娘介绍他拾到的贝壳:“你看□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蛳□这是金海螺□你要哪个口随你挑□”
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
画家感动极了,他不知道怎么来感谢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只好把贝壳装进塑料口袋里。忽然,他líng jī yí dòng( ),把塑料袋捅了一个洞。
两个人一同往回走。画家抢先几步,走在前面,小姑娘跟在后面。美丽的贝壳从塑料口袋里漏出来,一颗颗落在金色的沙滩上。
小姑娘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
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呵呵)
笑( )   笑( )   笑( )   笑( )
2.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3.在文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写几句话赞美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