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大搜索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面对死亡的考验,谁能说他不是一名英雄!
阅读训练台:
(1)理解词语:
屹立:
凝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作用。
(4)“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当时“人们”在想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5)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与你的轮船一起沉入深渊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不超过60字)

(6)假使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9 03:11: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小题1】加上合适的题目。
【小题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
【小题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
【小题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风流天子妙联显风流
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风流天子,他统治时期处在著名的康乾盛世的后期。他本人文学功底深厚,也爱好对对联,常常与周围的大臣们联对取乐。他也喜欢微服私访,与几个喜爱的大臣一起到江南地区考察民情。
有一次,他到江南地区微服私访。这一天,他们来到了天堂一般的杭州。当时杭州正在进行科举考试。杭州的一名主考官发现有两名考生的水平都很高,难分他们的高低。正好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这里,便请乾隆皇帝定夺。乾隆皇帝于是召来了两名考生,出了一联让他们对:
“烟锁池塘柳。”
其中一个人听了上联,转身就走。另一个人想了很久,对不出下联,也只好转身走了。于是乾隆皇帝对主考官说,前一个人为第一名,后一人为第二名。并解释说,“烟锁池塘柳”是一绝对,不能对出下联,因为上联中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作偏旁,用的是联旁格,怎么不是绝对呢?前一人一听便知是绝对,可见比后一人的思维敏捷,他当然应是第一了。
但是,正当他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同行的纪晓岚却说:“皇上,微臣有一下联,不知可否?”乾隆当即叫他对来。他便对出了下联:
“炮镇海城楼。”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说:“对是对得不错,可惜与联上联的偏旁相重复,平仄也欠缺。”纪晓岚又说出了另一下联:
“秋深梵寺钟。”
乾隆皇帝说:“又重。”他又对:“港城铁板烧。”
乾隆皇帝又说:“再重。”他又对:“冀献陈忠粟。”
这下乾隆皇帝才说:“有意思了。”纪晓岚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作偏旁对“金、木、水、火、土”五行作偏旁,可谓构思巧妙。乾隆皇帝一边夸奖纪晓岚对得好,一边又出了一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言下之意是说,你纪晓岚再聪明,象天上的星星,也还不是被我利用了吗?当然,此上联也用了纪晓岚刚刚用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对出了下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用“春、夏、秋、冬”对乾隆皇帝的“东、南、西、北”,可谓天衣无缝。
(1)为文中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拼音。
杭州( )解释( )
当即( )夸奖(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侃侃而谈:
天衣无缝:
(3)写出下面各字词在文中对子所对应的事物来。
朕—— 启明——
南箕北斗—— 摘星手——
(4)乾隆皇帝考两考生对联,两人都没有对上。为什么先走的是第一,后走的是第二,他这么评判的原因是什么?


(5)纪晓岚的最后一个下联对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你站在乾隆皇帝的口气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