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丑小鸭是第几个从蛋壳里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丑小鸭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不是所有人都讨厌丑小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7 08:2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理解。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取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取第___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突出了竹子的品格是   
7.读完全文,说说短文的中心思想。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态灾难:草原变煤坑,假羊骗游客
霍林郭勒位于科尔沁草原北端,近年大肆开采煤矿和发展电力、化工项目,导致荒漠化严重。当地政府竟用石膏雕塑羊群,造假景观,欺骗游人。
霍林郭勒在蒙古语是“美食河”之意,意思是牛羊放牧畅饮之地,号称有“中国最好最美的草原”。相传1500年前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牛羊”,就源于此和相邻的呼伦贝尔草原。记者抵过时正值严冬,当地冰天雪地,草原枯黄;加上到处是黑乎乎的煤场和喷着浓烟的烟囱,实在令人失望。
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时,猛见国道两旁出现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昂首的骏马和美丽的鸵鸟。奇怪的是这些草原生灵在呼啸的北风中,竟一动不动,仿佛被冰雪冻僵般。下车走近才发现,原来那都是假的,是用石膏做的仿真品。远看美如画,近看却是假,记者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骂。
【小题1】给文中横线的字注音。
风吹草低牛羊(________)
【小题2】找文中的语句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那里的人们为什么要造假羊,假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时,猛见国道两旁出现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昂首的骏马和美丽的鸵鸟。”记者在深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远看美如画,近看却是假,记者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骂。”你认为是该赞还是该骂,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渡河少年》完成练习。

我立在船头,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堤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地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少年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错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下滑进了河里。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人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少年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別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少年不理他,依然向前游。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少年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河堤。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少年考上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老人。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小题1】“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理”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②事物的规律;③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文中“少年不理他”中的“理”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小题2】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小题4】撑船的老人开始为什么不让少年上船,后来又哀求少年上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少年为什么不上老人的船,坚持自己游过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他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还要感谢老人,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