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快乐阅读。
连环画始于中国
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它源于我国汉代。当时,有刻在砖上的单幅人物故事画。唐代开始就有了连续绘画故事。元明时代,小说戏曲发达,因而就有了连环画的插图。清末,随着外国石印技术的引进,出现了最初的“回回书”,就是给小说的每一篇、每一回插上图。光绪(xù)二十五年(1899年),上海文益书店首次出版(bǎn)石印《三国志连环图画》,“连环画”一词就于这本书。
(1)读了短文,你了解了什么是连环画了吗?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连环画源于 开始有连续绘画故事, 时代有了连环画插图, 出现了“回回书”。“连环画”一词于《   
  》这本书。
(3)你喜欢看连环画吗?你看过哪些连环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1 04:4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静静的太平湖

初夏。在劈地摩天的黄山爬得双腿如山一般重,再来到北麓的太平湖,那种感觉像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
山青。水绿。天空湛蓝。面对这景色,一切华丽的词藻都显得苍白。朴实,是一种最真切的美。
十三万亩的湖在山的怀抱中,湖水柔柔的,叫人实在不忍心划下桨去。一只白鹭掠过,才惊碎绸缎似的湖面。倏忽间,一切又归于宁静,静得让人能听见环湖山岭上竹叶在微风抚慰下的轻吟。
山水一色的绿恬静得如细细的筛网能滤去所有的焦躁忧愁烦恼那种感觉或许就是众多的旅游者来太平湖追求的境界 ‖
湖上泛舟,方知幽静中的无限神秘:刚刚还在宛如浩瀚的太平湖上享受那无边无际的自由,转眼就恍似穿行于峻峭的山峡去领略隐天蔽地的幽邃(suì),在“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晕晕乎乎转出,悠然却见神似桂林山水的清绮明丽。当你有兴弃舟步入湖边樵山的神仙洞,那奇石深潭上袅袅的雾霭(ǎi)足以使你幻觉顿生。
其实,只要你玩“透”,任何胜地的景色都是变幻无穷的,只要你善于联想。
太平湖上静悄悄的,我们几乎没遇到其他游客,惟见岸边几叶扁舟空自打横,似乎可惜了这旖旎的风光。不过,假如遍湖桨声人语,还能品味那份宁静吗?‖
环境能改造人的心境,境亦未必不能心造。游毕太平湖归去,那份留驻在你心里的恬适闲淡足以使你在纷繁的人生中保持那份清静。或许这就是寄情山水间的魅力。‖
【小题1】“劈地摩天”的“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劈地摩天”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搭配。
( )的天空 ( )的太平湖 ( )的雾霭 ( )的词藻
( )的山峡 ( )的风光
【小题4】文中已用“‖”线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段意。
____     
【小题5】读了这篇短文后,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游山玩水有哪些好处?(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拓展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小题1】给下列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éng chén)   半(shǎng xiǎng)
【小题2】仿照下面的句子,用标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
②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
③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
④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
【小题4】文中写刘备来到草堂准备见诸葛先生,用了不少的神情、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君主形象。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这些语句。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