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规范书写词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4-11-12 03:3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理解

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小题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取______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小题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
【小题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小题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找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写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________句,突出了竹子的品格是________。
【小题7】读完全文,说说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元,他看书看得(持 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废)了许多时间和(精 经)力,可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脑 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读上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元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元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重点,而且留心把重点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位有学识的人。

【小题1】用“\”划去第1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小题2】根据所给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 
陈正之读书只图快。    陈正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   
(A)用关联词“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陈正之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