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挑回的那担木柴烧出的柴灰播撒在山里,恐怕又催生出一片新的青枫林来了。不过,我还是十分怀念峨山,也怀念那担木柴,它留给我的感悟至今仍是那么清晰:
   
(1)“我”第一次上山砍柴的经历给“”的感悟是什么,工工整整地写在文中横线上。
(2)你有没有像挑柴人一样类似的经历?你是怎么做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1 03:5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练习
“黑板”跑了
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安培忙着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继续向前移动,安培不知不觉地跟着黑板走,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1.读拼音,写词语。
tè  dì yǎn  suàn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仿佛—(    )    开心—(    )
反义词:冷清—(    )   失去—(    )
3.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写安培十分专心的句子。
4.文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

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宋朝进士彭几谨谒!”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这有什么可笑的?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

【小题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谨谒:谨慎、小心地拜见。
C.光火:恼火,发怒。
D.怪相: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小题2】“这有什么可笑的?”这是一个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