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提高题。
(1)一场大雨过后,孩子们抠开湿地上的小洞,把手指伸进去。蛰居在小洞中的蝉的幼虫不知是计,张开前爪,把手指紧紧抱住,结果,便被孩子们拖出来,放进了知了笼中。
⑵蝉的幼虫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在笼中笨拙地爬行着。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这可真是一个谜!
⑶苏格拉底同孩子们商量,请他们把知了笼交给他,让他保管一夜,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还给他们。
⑷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⑸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⑹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⑺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⑻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⑼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⑽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⑾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近20分钟。
⑿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⒀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⒁第二天,孩子们看见爬满笼子的美丽的蝉,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实在不忍心让这些美丽的小东西再关在笼子里。他们打开笼门,让它们恢复自由。蝉儿们鸣叫着从笼中飞出,飞进了绿阴。末了,笼中只剩下了一只蝉,一只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
阅读问题:
1、文章第⑵段中“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⑸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3、文章第⑽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4、试体会第⑾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5、文章第⒀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从苏格拉底的做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6 10:3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孝心无价》
①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②我也不喜欢父母卧病在床而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③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④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⑤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情。我们就永远无以言孝。⑥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⑦“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
⑧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优”。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⑨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⑩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作者在第①段对“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中的“学子”持怎样的看法?
2.第②段中,作者认为“对生命的大不敬”,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3.第⑥段中,作者说“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第⑨段中说“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你是否赞成作者的看法?除了第⑧段列举的孝心之外,你认为还可以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同类题2

拓展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小题1】给下列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éng chén)   半(shǎng xiǎng)
【小题2】仿照下面的句子,用标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
②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
③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
④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
【小题4】文中写刘备来到草堂准备见诸葛先生,用了不少的神情、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君主形象。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这些语句。

同类题4

课外类文阅读。

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成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 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

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小题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柔柔的光”写出了夕阳的光线柔和的特点。(  )
B.夕阳的颜色由金黄色变成橘黄色,最后变红。(  )
【小题2】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波纹”具体指的是________,“湖面”具体指的是________。
【小题3】摘抄句子。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