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贝尔太太在城外修了一座又大又美的花园,吸引了许多(_____)的游客,他们(_____)地在花园里游玩,贝尔太太觉得人们快乐得有些(_____),所以想出了一个(_____)的主意——毒蛇计,使游客对花园(_____),几年后,这座美丽的花园变成了(_____)的花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9-05-20 05:1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文内容精彩回顾。
《匆匆》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 。文章紧紧围绕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感到________和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但又____________的复杂心情。
同类题2
请在图中分别标出“瞭望口”“射口”,并说出作用。
“瞭望口”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口”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下列对诗歌《绿》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B.这首诗说绿是一种颜色,但不是生命的颜色,不是生命的象征。
C.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
D.这首诗说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
同类题4
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
(1)铁罐看不起陶罐,是因为陶罐怕铁罐。(____)
(2)陶罐不与铁罐吵,是懦弱的表现。(____)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是陶罐在据理力争,说明陶罐不与铁罐争,是在谦让,并不是软弱。(____)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小题1】诗中有一句话既是“祸”,又是“火”,说它是“祸”,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______),说它是“火”,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诗的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磅礴的气势
相关知识点
积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