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            ,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⑴按原文填空。
⑵读画横线的句子,缩句。

⑶“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什么?

⑷“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什么?

⑸“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什么?

⑹“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5:40: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小题1】在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小题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小题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小题4】用“____”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小题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 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 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 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拉着拐杖,端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小题1】作者在这一片段中,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______ 的情景。
【小题2】用横线画出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文章边叙述边抒发感情的表现方式。
【小题3】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