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根棍子!”“不对。”另一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象一把大蒲扇。”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嚷起来:“你们都错了,它像个柱子。”“不,不!”第四个盲人摸着象肚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最后一个抓到象尾巴的却说它像根绳子。究竟谁说得对呢?
(1)文中一共写了( )位盲人摸象。
(2)照样子,填一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4 10:40: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再做题。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节选)

(美国)爱瑞卡·席佛曼

鹅一动也不动地站着,鸭子也是。

这时候来了一只狐狸。鸭子从眼角瞄了鹅一眼,鹅还是没有动。鸭子想,那我也不动。

狐狸把鸭子和鹅    进他的大麻袋里。回到家后,狐狸将鸭子和鹅从袋子里取出来,并排放在地上。他开始煮一大锅水,切马铃薯、西红柿、胡萝卜、芹菜和菜瓜。

鹅一动也没动,也没发出声音,就连一根羽毛都没有动下。鸭子也一样。

狐狸把鹅    到锅边,鸭子想,现在鹅该动了吧。但是鵝没有。

狐狸把鹅高高    起来,“进去吧!”“嘎——不要煮我的朋友!”鸭子咬住狐狸的尾巴,又紧咬狐狸的鼻子。

狐狸丢下鹅,急忙跑到树林里去了。鸭子叹了一口气,说:“好吧,鹅,我想你赢了木头人的比赛了。”

“也许吧,”鹅说,“但是你,鸭子,你才是唯一的、真正的、永远的冠军中的冠军。”

【小题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
①举    ②装    ③拎
【小题2】读短文,填空。
(1)鹅和鸭子站着一动也不动,是因为他们在进行________的比赛。
(2)短文中是_____先动的。
(3)短文______次写鹅一动也不动。
【小题3】读短文,选一选。
(1)(_____)贏了木头人的比赛。
①鸭子    ②鹅
(2)鸭子动了,是为了(_____)
①救鹅。    ②救自己。
【小题4】你认为谁才是这次比赛真正的冠军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_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忽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多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启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小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    )的实验  (    )的碎布  ( )的暴风雪    (    )的航程
(    )地躺    (    )地欢呼  ( )地前行 (    )地融化
【小题2】文中“____”线上应填写的关联词是( )
①无论……都…… ②因为……所以……
③尽管……也…… ④虽然……但是……
【小题3】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的脱险过程。

同类题3

喜鹊告状
①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②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 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③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④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⑤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⑥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小题1】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小题5】“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