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小   鸟
我的屋檐下,曾挂过一只鸟笼,里面关了一只美丽的鸟儿。
两年多了,它生活在笼子里,不再为食宿而奔波,似乎很(安然 平安)。
胆小,是它的特点。每天给它添食喂水,它总是躲在笼子的一角,怯怯地眨着黑亮的眼睛。我向它微笑问好时,它也往往如此。这使我有些不快。
我理解它,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它在笼中,昂着头,望着几只小燕子隐到白云中去。我忽的有些不安了。记得一首歌里唱,鸟儿的家是“绿枝头,草莽间,青云下”,可是,我的鸟儿呢?我落泪了,为它,也为自己。
我决定(舍弃 割爱)了。笼子打开后,我的心是悲哀而轻松的。许久,它走出了鸟笼,怯怯地四下张望,跟着欢快地叫了一声,张起了美丽的翅膀……
可是它毕竟囚得太久了,无论翅膀怎样努力,也只能飞起尺把高了。
唉,有翅而不能展。( )心还在青天白云,那( )只是一个虚无的梦想了!我感到了心的沉重。
1.圈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小鸟的“胆小”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中,我的心“悲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轻松”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小鸟》一文,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1 11:0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理解

“成”与 “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各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小题1】给第一小节的□处加上标点。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
【小题3】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上 “成功”一词,用一句话写写你读了本文以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

骑“大马”

小时候,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一玩,比如蓖麻秆,就曾是我们孩子的爱物。

蓖麻秆带给我们孩子快乐,是在秋天里。蓖麻作为油料作物,它的秆子不像玉米秆子一样直上直下的只是一根光棍棍,而是枝枝杈杈的,像一棵没有长大的树。秋天到了,蓖麻子成熟了,摘掉了,蓖麻秆也就该被砍倒了,于是,我们孩子玩蓖麻秆的时候也就来临了。当然,我们决不会直白白地说玩蓖麻秆,我们说骑“大马”,或是说骑“自行车”,而我更喜欢说是骑“大马”。骑“大马”多好啊,脚踩马镫,手执马缰,尽显勃发英姿,何其威武雄壮!因此一看见大人们在收割蓖麻,我们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就会身不由己走到近前去。大人们也挺理解我们挺配合我们的,见我们过来了,就会说:“别来这儿碍手碍脚的,去,骑大马吧。”说着就用镰刀砍下一棵蓖麻秆,“噌噌”几下将枝枝梢梢砍个干净,只留下两个丫杈,于是蓖麻秆就变成一个“丫”字了,而那“丫”字上边的倒八字,就是马缰,就是“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的车把了。我们手握“马缰”,将蓖麻秆往两腿间一夹,嘴里“得儿——驾”一声,就开始发了“疯”,一个个在房前屋后左街右巷狂奔一气。我们玩打仗,大有骏马奔驰保边疆之势;也玩娶媳妇,嘴里还会喊几句:“新媳妇,作怪哩,不吃馍馍吃菜哩。”还比赛谁的“大马”跑得快,一个个小伙伴拼尽全力,快要吐血。我们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却乐此不疲,痛快至极,直到玩得人困,“马”废——是的,人困“马”废,人困了,“马”是不会乏的,只能废,不是这儿折了,就是那儿断了——于是我们一个个像吃了败仗的将军,将蓖麻秆随手一扔,拖着沉重的双腿,灰头土脸,低头耷脑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骑“大马”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历历在目。我禁不住便想,孩子时候真好啊,对什么似乎都抱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即使就这么一根简简单单的蓖麻秆,却也可以玩出绝好的兴致来。而现在,万念俱灭一般,不论干什么——年龄老大不小了,还是别说玩了吧——都提不起半点兴致来,于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老了。而人如果老了,却仍能始终保持一颗永远不老的心,那又该多好啊!

此刻,神思沉浸在遥远的童年的记忆里,我仿佛又一次骑上“大马”了,耳际隐约响起“得儿——驾”一声喊,我似乎脚下生风,又骑着“大马”狂奔起来……

【小题1】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小时候玩的游戏是(  )
A.骑大马。B.骑自行车。
C.把蓖麻秆当“大马”或“自行车”骑。
【小题2】骑“大马”的季节是秋季,从(  )中可知道。
A.比如蓖麻秆,就曾是我们孩子的爱物。
B.秋天到了,蓖麻子成熟了,摘掉了,蓖麻秆也就该被砍倒了,于是,我们孩子玩蓖麻秆的时候也就来临了。
【小题3】骑“大马”得有“马”,“马”是怎么来的?作者具体写出了大人一连串的动作:用镰刀________一棵蓖麻秆,将枝枝梢梢________个干净,只______下两个丫杈,于是蓖麻秆就变成一个“丫”字了,而那“丫”字上边的倒八字,就是马缰,就是“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的车把了。
【小题4】在骑“大马”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