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车停下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他背着个脚有残(cán  chán)疾的小弟弟返回来了。他把小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商店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gěi  jǐ)予是快乐的。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注视”是表示看的词语,请你再写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文章中说:“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的确,圣诞节前夜对小男孩、残疾弟弟和保罗来说都是难忘的。小男孩难忘这个夜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小弟弟难忘这个夜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罗难忘这个夜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予是快乐的”,你有过给予后的快乐体验吗?请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2 09:4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净化心灵的文字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等古籍。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个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就是任继愈。
【小题1】小孙子先后两次提着竹篮去河边打水,结果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
【小题2】爷爷让小孙子提着竹篮去打水,是想告诉小孙子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