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新天地。
大狮子和小老鼠
一天,小老鼠出外寻食,不小心中了机关,被关进了捕鼠器,一头路过的大狮子救了它。小老鼠向大狮子敬礼□并感激地说□我将记住您的大恩大德□日后一定报答您□ 大狮子感到好笑,说:“老弟,你一只小老鼠能帮我什么忙?”
一个星期后,大狮子掉进了猎人埋设的网。它又蹦又跳,大吼大叫都不管用。小老鼠听到狮子的吼声,就赶来安慰它说:“请您等一会儿,现在该我来救您了。”大狮子失望地说:“你连把刀子都没有……”小老鼠没再说什么,用牙把网咬开了一个大洞。大狮子很快钻出了网,它高兴地喊了一声:“自由啦!”
1.用“√”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中了机关(zhōng   zhòng) 捕鼠器(bǔ   pǔ)
2.按原文填空。
大( )大( ) 大( )大( ) 又( )又( )
3.在文中“□”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你一只小老鼠能帮我什么忙?”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1 12:09: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绍兴乌篷船
乌篷船,是绍(xìng xīng)水乡一道独特的风景。八百里鉴湖,犹如一张银灿灿的巨网,(sǎ sā)在古越大地上。乌篷船,就是活跃在这张网上的哈黑精灵。从十八世纪以来,多少中外人士曾把古城绍兴比喻为“东方的威尼斯”,的确,这里湖泊棋布,河港纵(héng hèng),整个绍兴城乡仿佛就轻轻浮在水面上。而那(zǎizài)着客人、载着笑声的乌篷船,犹如水上“的士"”穿梭其中,令人油然想起威尼斯的“刚朵拉”(载客小船)。
越州之地原来是大片低洼的沼泽地,经过历代改造,成为一片肥沃的河湖平原,人们出门见水,依水而居,乌篷船成了绍兴人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载客用船,运货用船,看社戏用船,嫁娶亦用船,还可作居所,去篷则可用作打鱼。一些临河酒店往往也自备一艘乌篷船,养着多种鲜鱼,客人在雅室内开窗俯瞰点食即捕,烹煮上桌。
在绍兴城乡,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乌篷船有小有大。大的可坐一二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小的可载四五人。乌篷船两头尖翘,船身为木舟,船舱覆盖半圆形船篷若干扇,可自由移动。船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桐油黑漆。黑,绍兴方言叫“乌”,故称“乌篷船”。大的船身较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置放桌椅,(gōng  gòng)乘客打牌、饮宴,船尾装一二支橹,船工立着摇橹,即作航行的推动力,又可控制航向。
乘乌篷船是一种乐趣。置身船中,那船桨汩汩的击水声和船尾的乃声,给人以飘然之感。晴天朗日,拨开乌篷,但见远山好像就在稻田的上部与船一起向前移,靠近田岸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你甚至可以闻到花草的清香。船游湖中,还不时可见一道道鱼箔(养鱼分隔水面用的竹坝,利用竹片的弹性让船通过),轻舟过箔,声如琴韵。倘若雨中行舟,更有一种"船底江声篷背雨,游船听得最分明"的感觉。烟色朦胧,岸柳轻舟,鱼燕飞跃,此中之趣,惟有置身其中方可一一领略。
与戴乌毡帽的船工聊天也是一种乐趣,看他一边用脚躅桨,一边用一口地道的绍兴话与你聊一些越中掌故、乡间趣闻,间或抿上一口绍兴老酒,唱上几句绍兴大班,虽不纯正,但在空旷的郊外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最有意思的当数坐乌篷,品老酒,看社戏了。坐在轻轻荡漾的乌篷船上,(bō bāo)茴香豆,喝绍兴酒,听高亢激越的绍兴大班,或一出委婉文秀的越剧,你可联想到许多,关于水的温柔,关于酒的热情,关于绍剧的激昂和越剧的婉约,看似风格迥异,却又和谐共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独特—— 俯瞰——
领略—— 婉约_
(3)用“   ”在文中划出乌篷船在绍兴的用途。
(4)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5)结合文章谈谈乌篷船具有怎样的特色。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觉得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小题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快要,将要。B.靠近,面对着。
C.来到,到达。D.照着字或画模仿。
【小题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小题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A.趣味,情趣。B.香、臭等气味。
C.意境。D.意思。
【小题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因为齐白石是大画家,他觉得老师不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因为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因为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因为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小题5】作为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书画艺术家,齐白石却临摹学生的课堂作品,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蜡梅(    )( )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 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 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 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 它是一株巳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  )不经( )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蜡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芟不可,哪怕(  )筋(  )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蜡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 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 一锄,一锄,一锄……蜡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蜡梅的呻吟。蜡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巳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蜡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蜡梅瘦骨(    )( )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蜡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 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一息   (    )不经(    )  (    )筋(  )骨  瘦骨(    )( )
2.文中第3自然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和____,应该为____和____。
3.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像断裂的骨骼,白得人。( )
(2)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    )
4.最后一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蕴涵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相关知识点